最新文章
-
-
班门弄斧的典故
班门弄斧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有不自量力之意。一、解释在鲁班、匠石的门前舞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二、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班门弄斧的故事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
2020-07-14 -
洛阳纸贵的故事
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下面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故事。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他的面貌丑陋,讲话口吃,可写的文章却很好,词藻壮丽。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他想继续创作都膨〉,麵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他写了一篇《齐都赋》,花了一年的功夫。他想继续创作《三都赋》,所谓三都,是指三国时的蜀都 ...
2020-07-10 -
-
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典故
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一道用白菜帮子、菠菜叶儿(翡翠),馊豆腐(白玉)和剩锅巴碎米粒儿(珍珠)做成的一道汤品。民间相传珍珠翡翠白玉汤是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常常一整天讨不到一口饭吃。有一次,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饿又晕,在街上昏倒了,后为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块和一小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一 ...
-
-
-
债台高筑的故事是什么
债台高筑,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成语故事三千多年以前,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朝代的时候,周朝是十分兴盛的,这就是所谓大周八百年。可是传了八百多年,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到了周赧(nǎn)王的时候,周天子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几个县而已,不但比不上秦、楚 ...
东周 2020-06-24 -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 ...
2020-06-16 -
鲤鱼跳龙门的寓意
古代中国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俗话常说“鲤鱼跳龙门”,这是比喻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它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 ...
2020-05-22 -
缘定三生的来源
缘定三生的来源应与三生石有关。写的是李源和圆泽和尚的三世友情。碑文: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上也)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 ...
2020-05-16 -
行周公之礼指的是什么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考究意义周公始创了中国式的法律思想和政治制度体系,完成了“礼”的第三次变革。他从禁酒到制礼,确立了“形而 ...
2020-05-08 -
白马非马是诡辩论吗
白马非马是指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历史典故原文“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 ...
2020-04-30 -
急急如律令是佛教还是道教
急急如律令的意思是:事情太急需要立即处理,犹如律令奔走一般。律令,传说中雷部众鬼里跑最快的一只鬼的名字。东晋干宝在《搜神记》里记载:“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明代程登吉在《幼学琼林》里记载:“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后多为道教念咒驱使鬼神时所用的末语。简介咒语的形式,较客气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 ...
巫术 2020-04-27 -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是什么
班超,生活于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他是我国史学家班彪之子,从小胸怀大志,不及计较得失,为人谦虚忍让。在学识方面,他博览群书,喜欢与前辈探讨一些历史故事。他的哥哥班固撰写了著名的著作《后汉书》,一家都是有才之人。大家对他的了解大多都是出使西域一事,在这一路上,还出现了当今人们常用的一个词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故事是这样发生的,公 ...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来由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此词指的是两军在作战期间,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代表传达信息。这是历代战争的规则。“使”即“使者”。不斩“使者”是从古至今的战争法规。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简介此词是指在战争中,交战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对方的传达信息的人员。规则来源“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在后世流传下来的交战规则主要只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春秋时期诸侯派出的外交使 ...
2020-04-15 -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出自哪里
一鸣惊人一词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这句话所描述的正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生平事迹。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楚 ...
-
-
半老徐娘指什么
在文学作品里面,经常看到半老徐娘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指一些虽然上了年纪,不是那种很年轻的女子,但是依旧有一种风韵犹存的感觉,仿佛能让人看到她年轻时候的样子。不过这个词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其实就是根据历史上曾经的一个真实的人物,也就是“徐娘”而来,这个人是谁呢?半老徐娘是一个汉语成语,也可叫做徐娘半老,形容年长而颇有姿色的妇女,提到半老徐娘我们都 ...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