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
-
-
-
国子监的历史沿革
国子监(guózǐjiàn),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 ...
2020-07-16 -
义熙土断的背景和处理方式
义熙土断,指的是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三月的土断,时任太尉的刘裕因桓温庚戌土断过时已久,逐渐失去作用,国内人民和实际户口很不一致,给国家兵役来源及租赋收入造成混乱,因而请求再次实行土断。刘裕实行义熙土断时,除徐、兖、青三州居住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的住户可以不进行外,其他流寓郡县大多被并省,归入本地郡县。会稽(今浙江绍兴)四姓中的余 ...
-
-
隋唐大运河早期开凿的是哪个时期
春秋末期,吴国开凿了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自胥溪开凿完成后,吴人可东自太湖,沿胥溪西上,直到今芜湖附近后转入长江,再渡过长江往北沿栅水到巢湖一带北入淮水。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他运河开挖起了开创作用。他是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军事运输十分频繁。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争霸中原, ...
2020-06-30 -
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发展
九品中正制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在战乱时期人士流移的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也是适应曹魏初期政治的特点而产生的。东汉末年,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有不少压制豪族名门浮华风气的举动。曹操并非名门,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因此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如: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但在战乱 ...
-
中书舍人的历史沿革
一种说法认为,三国魏首先在中书省设置了“中书通事舍人”,其具体过程,则是先设置了中书通事,至曹髦时在“通事”下加“舍人”二字。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曹魏,舍人与通事是两个不同的官职。西晋时,于中书省置舍人、通事各一人,东晋时方才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章,后亦罢废。南北朝据《通典》记载,南朝宋初,复置中书通事舍人四人,入直阁内,出宣诏命, ...
2020-05-18 -
-
国子监祭酒是什么官职
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简介国子监祭酒,官署名,国子监官职名。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北齐称之为“ ...
2020-05-15 -
-
稷下学宫的作用是什么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询议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齐国执政者不惜财力物力创办稷下学宫,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招揽天下有 ...
稷下学宫 2020-04-17 -
稷下学宫的产生与发展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 ...
稷下学宫 2020-04-17 -
秦晋崤之战的历史简介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事件简介晋文公是在公元前628年去世的,也就是说,他在霸主的位置上坐了4年就走了。尽管在我们看来,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晋 ...
2020-03-31 -
长勺之战的历史始末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战役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 ...
2020-03-31 -
曹操为什么要修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因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名。临漳古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城易名“临漳”,因北临漳河而得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 ...
曹操 2020-03-13 -
谁才是曹魏第一谋士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曹魏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荀彧的评价很高,说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彧加入曹营后,首先提出了“奉天子而从民望”的正确主张,为曹操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建 ...
2020-03-04 -
赤壁之战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