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
(二)、分崩离析,晋室复国的绝佳机会
"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作为氐族人的苻坚,颇有民族共和情怀。否则,也不能如此信任投诚不久的朱序。也正是因为朱序,才导致了前秦的洛涧之战和淝水决战接连失败。
其实,不单单是对朱序这样的汉人,像匈奴人、鲜卑人还有羌人等各个少数民族苻坚对他们都充满着信任。显然,他还是没有学到汉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精髓。
1、势如破竹,大有中兴之意
之战胜利以后,东晋方面表现出了空前高涨的决心。而谢安则是愈发小心,他害怕自己做错一点事情这个好不容易黏合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再次各自为政。那时候东晋是铁板一块,而前秦方面却是麻烦不断。
淝水之战以后,苻坚再也无法压制他手下的各族野心家们。鲜卑慕容垂、慕容冲和羌酋姚苌,这些苻坚手下的大将,纷纷起兵,纠集其本族百姓和前秦展开拉锯战。一时之间,涌现出了很多的割据政权,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大家都在北方互相攻伐,杀的昏天黑地。
东晋方面趁此机会,抓紧渡河北上。面对那些散兵游勇,东晋的谢家军表现的异常英勇。谢家和桓家联合举兵,从青州出发,进攻慕容垂的河北。按照谢家叔侄的计划,是先打下河北,再取河东,最后取汉中。
这套章法,行之有效。之前的孟德如是,后来的朱元璋也是如此。王猛在世的时候,就担心这个问题。彼时胡人们都在忙着瓜分前秦留下的土地,而且大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面对北府军,他们显得是那么脆弱。
如果这场战争能够提前爆发,想必司马氏重掌中原,那是志在必得的。因为彼时的东晋是铁板一块,而胡人们根本就没有完成整合。
2、命运无常,天不遂人愿
之战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果抛却民族情感,从未屠过城,从未轻蔑过汉人,一心只想还天下太平的苻坚在战败后两年被杀。
而东晋的皇族们,依旧是纸醉金迷,依旧是剥削百姓。只有谢家和桓家,在前线为他们浴血奋战。仿佛这场战争和司马家毫无关系。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淝水之战以后,谢安遭受猜忌,主动把权力交了出来。在他六十六岁那年,永久的离开了人世。孝明帝闻讯,大哭三日。因为谢安逝世了,他司马家的旧土就不知何时才能恢复了。
谢安虽然交权,但是他在朝中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所以,他拼凑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并不会因为他退出朝堂而崩坏。谢安去世以后,重新掌握中枢的司马家族,联合了琅琊王氏开始排挤谢家与桓家。
不论是东晋还是西晋,都是自取灭亡。皇族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为了那点权力,不断的猜忌功臣,任人唯亲。因为桓家和谢家,通过北伐收复了很多城池。
-
上一篇: 东晋为什么能存在100年
-
下一篇: 东晋为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