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为什么会被孙权猜忌排斥
孙权本来对朝廷局势还是很有掌控力的,但是在“两宫之争“中,双方派系却越过孙权内斗,让孙权无力阻止。孙权虽然发布诏令,禁止孙和与孙霸继续和各大家族来往,但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感受到自己失去对朝廷的掌控,自然会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夺回控制权。
在孙权看来,让孙和与孙霸如此斗下去,国家就会被各大家族掌控,孙家自然大权旁落。而孙和一方由于得到陆家的支持,实力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很可能造成孙和上位后成为陆家的傀儡。而孙霸身后的势力也很强大,他得到了朝廷重臣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的支持,在地方上势力很大。
如果这个斗争继续下去,最大的可能是造成东吴的分裂和国家崩溃。这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也直接威胁到了国家的存亡。最可怕的是,这斗争的双方竟然将手伸向了孙权,这就罪大恶极了。当时孙权和孙霸的谋士杨竺讨论废立孙和的问题,结果孙和派人藏在孙权的床下窃听。
孙和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恐惧,便委托陆逊的侄子陆胤前去武昌,直接向陆逊求救。陆逊得知消息后再次上书孙权,先以嫡庶之分替孙和说话,然后又请求到建业当面陈述。孙权这才发觉信息被泄露,于是派人追查,最后把杨竺和陆胤打入打牢。
这个事情是让孙权感到震怒的,也是直接威胁到孙权生命的。孙权作为东吴皇帝,竟然在自己房间内泄露消息,还不知道怎么泄露的,这简直是天下奇闻。如果孙和派去的人不是窃听,而是行刺,那孙权就提前领盒饭了。因此孙权的震怒可以理解,也必然引来孙权的打击报复。
杨竺和陆胤作为事情的当时人被打入牢中刑讯逼供,这次逼供就将陆逊牵连的进去。一方面陆逊承认消息是从陆胤那里得到的,另一方面杨竺为了攀诬陆逊,供出陆逊二十条罪状。可陆胤为了保护孙和,对这些罪状又一言不发,这就让孙权感到事情棘手。
孙权不知道这些事情是陆逊主导的,还是陆家背着陆逊自己干的。他最担心的便是陆逊成为曹丕和司马懿那样的人物,在自己死后篡夺孙家的皇位。就算事情与陆逊没有关系,但陆家若掌握了朝中大权,对未来的皇帝也是重大的威胁。为了保险起见孙权干脆玩曹操那一招,将陆逊、陆家和其他参与的家族都作为打击对象。
他利用这个事情把孙和与孙霸都降罪,让参与的家族都遭受重大打击。他的这招广泛地打击了东吴的各大家族势力,让朝廷大权重新回到孙氏掌控。可是这种做法也让孙氏被其他各家孤立,政治斗争的矛盾加深。
陆逊明显是被家里的后辈带到沟里了,他只是以礼法的要求来支持孙和,并无直接插手太子之争的意图。可陆逊权力太大,孙权又不敢公开调查,只能用些阴谋手段,防止陆逊造反。而陆逊觉得自己好心当了牛肝肺,心里感到郁闷,最终忧愤而死。
可孙权的这个处置并不能彻底解决东吴面临的门阀政治内斗的矛盾,只能将内斗的家族换了一批。即便没有陆家,还有诸葛家和孙家的各分支,内斗的死循环会继续存在。孙权临终前也对自己的选择表示后悔,亲口向陆逊的儿子陆抗道歉。但这已经于事无补,门阀政治的规律就是如此,他没有打破这个的能力。
-
上一篇: 东吴大都督为何都短命
-
下一篇: 陆逊为什么不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