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为什么会被孙权猜忌排斥
孙权在军事上不如曹操、孙策,在民望上不如刘备,他却能驾驭江东各族的人才,创下东吴的基业,可见其在政治上的出色。他手下的大多是江东各个名门望族的后人,在地方上势力极强,也都是桀骜不驯之辈。可这些人到了孙权手下却成为东吴的中流砥柱,这说明孙权的御人手段非常高明。
如果说周瑜和鲁肃是孙策留下的将领,那吕蒙和陆逊却更加说明问题。他们能够在孙权手下发挥巨大的作用,能与曹操和刘备的军队对抗,这不仅仅是将领个人的能力,而是孙权可以通过政治手段将这些人捏合成齐心协力的团队。
从各种史料上看,孙权在东吴采取的手段与曹操高度雷同,就是用政治权利还分配国家利益,以此达到团结江东豪族的目的。这种门阀政治的手段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非常盛行,但也有其严重的弊端。
这种手段虽然让各大家族团结到朝廷中,组织资源为国家的发展和战争服务,但也会让朝廷大权旁落到各大家族之手。从魏晋开始的数百年间,各种短命王朝频繁出现,其核心原因便是门阀家族争夺朝政大权而引发国家崩溃灭亡。所以在利用这些家族管理国家的同时,孙权也需要和曹操一样防范他们,避免朝政大权旁落。
周瑜去世后,陆逊被孙权重用,陆逊的家族也在东吴快速崛起。尤其是在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后,陆逊堪称东吴第一名将,其坐镇武昌统领东吴半壁江山,这实际上已经对孙权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但由于曹魏和季汉的威胁一直存在,而陆逊又主导了和诸葛亮的联盟协议,所以孙权根本无法用强势的手段处理陆逊和陆家的势力。因此在这段时间他对陆逊采取了怀柔政策,缓和朝廷中的矛盾。他给陆逊加上大将军的特殊军衔,使其位在三公之上,还让他辅佐太子孙登主持军国政务,这都是为了维持朝廷稳定。
从史料上看,孙权猜忌的并不是陆逊个人,而是陆逊的家族势力。陆逊对孙权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两人的关系也很好,孙权还把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可除了陆逊之外,陆家势力的膨胀却让其他的江都豪族感到威胁,也就引发了朝廷斗争。这种情况存在着极大的隐忧,那就是陆逊去世后陆家的势力如何处置的问题。陆逊活着时,以他对孙权和东吴的忠诚自然不会对国家造成负面影响。可陆逊去世后,陆家要维持执掌朝政的权力必然派其他子弟接替陆逊,这一定会引发新一轮的政治斗争,也会影响到东吴的政局。
在东吴太子孙登英年早逝后,这种政治上内斗的情况便逐渐显现出来。当时陆逊力推孙登的弟弟孙和继任太子,孙权同意了陆逊的推荐。可是这个推荐引发了朝廷中的不满,尤其是鲁王孙霸认为自己才最适合当太子,于是与孙和展开“两宫之争“的政治斗争。
于是围绕着孙和与孙霸,东吴朝廷被分成了两个阵营,而每个阵营都聚集了朝中最为重要的豪门家族。双方为了争权夺利用出了各种手段,其中不少都是卑鄙肮脏的办法,使得东吴朝廷动荡。而这些家族的内斗也引发了孙权的猜忌,他发现自己已经难以掌控朝廷局势了。
-
上一篇: 东吴大都督为何都短命
-
下一篇: 陆逊为什么不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