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南京保卫战死了多少人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 ...
-
石牌保卫战:史上最惨烈的白刃战
二战时期,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并且成功将日军拖入到持久战中。据资料揭露 ...
抗日战争 2020-10-10 -
抗日战争日本为什么投降
日本自1944年塞班岛失陷就意识到这个战争已经彻底失败了。于是有东条内阁垮台。但是认识到失败对接受失败无条件投降有一个相当长的距离。以后日本的战略方针是尽可能坚持抵 ...
抗日战争 2020-10-10 -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将领是谁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著名抗日英雄。谢亚元淞沪会 ...
-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日军入侵东北
张学良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不抵抗事件,也正因为如此,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当时张学良手下有张作霖留给他的三十万东北军,而且东北还有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来 ...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最惨的三个省盘点
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组织了廿二次大型会战、一千多次重要战役和一万三千多次中小战斗,在这全民抗战中,中国人民伤亡惨重,阵亡将士高达340余万,其中阵亡将军多 ...
抗日战争 2020-09-30 -
汉奸石友三最终为何被活埋致死
其实在历史上,比起临阵脱逃的将军,人们更痛恨的是卖国求荣的走狗和汉奸,因为他们是国家的背叛者,活得甚至比蛆还阴暗。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要是手中稍微有点权力和兵 ...
-
郑大章:七七事变中的落跑者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卫国战争。正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在我国的抗日民族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例如,以身报国的张自忠,与阵地共 ...
-
挑起七七事变的罪魁祸首: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1888.10.7—1966.8.2),日本佐贺县人。日本昭和时期陆军中将、甲级战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日本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七七事变”时,牟田口廉也 ...
-
张自忠生平事迹: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人物绰号1923年秋天,时任陆军检阅使兼第11师师长的冯玉祥,率军驻扎在北京南苑。张自忠当时在学兵营当营长。部队开始冬季大练兵,适逢连日大雪,天寒地冻,许多官兵产生畏 ...
-
张自忠将军七七事变中为何蒙冤
宋哲元第29军丢掉平津后被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目标是反攻,而蒋介石给该集团军下拨的三个军番号更加耐人寻味:冯治安第77军、刘汝明第68军和张自忠的第59军,全部是相加“14 ...
-
七七事变抗战将领刘汝明简介
刘汝明(1895年——1975年),字子亮,人称“刘善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冯玉祥十三太保、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895年生于河北省献县抛庄,先人世代务农,中等人家。至其 ...
-
爱国将领冯治安生平事迹
宽仁对待下级冯治安的妻子解梅为故城县东三务村人,其父为义和团大师兄,被本村王姓洋教徒引官兵杀害。解家结上冯治安这门亲后,总想报仇,但冯极力劝阻,至终不允许对王家 ...
-
七七事变抗日将领冯治安功绩不可磨灭
在日本策划“华北自治”阴谋之际,地方性军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日本特务机关,将29军及冀察政权首领们作了分类,计有“亲日派”、“知日派”、“ ...
-
七七事变29军副军长佟麟阁阵亡始末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以搜查失踪士兵为名,进攻宛平城。驻防在此的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29军军长宋哲元正在山东乐陵为父 ...
-
抗日将领佟麟阁的故事
佟麟阁妻子彭静智女士,孝敬翁姑,教育子女,勤俭持家,素有贤行。早年随军,响应冯玉祥的号召,纺纱织布,为将士做军衣;在北伐战争中,佟麟阁在前线指挥作战,交通受阻, ...
-
七七事变29军将领佟麟阁壮烈殉国
抗日同盟军被迫撤销后,宋哲元回察主政。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国运垂危,不胜悲愤,于是退居北平香山寓所,与家人团聚,奉养双亲。寄情于研读圣经、周易, ...
-
七七事变殉国将领佟麟阁简介
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满族,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 ...
-
七七事变后的宋哲元:郁郁而终
宋哲元退到保定以后,依然幻想着张自忠将日本人摆平,和平解决事变,他能够率军返回平津。但张自忠从北平传来的消息,日军仍然在源源不断地从关外开来,战事没有结束的迹象 ...
-
七七事变中宋哲元的表现
1937年2月初,日本林铣内阁上台,立即宣扬不尚武的新政策。日本商界则频频伸出橄榄枝,派团访华,只谈经济,不谈政治。4月,日本外务省通过了《第三次处理华北纲要》,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