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比二战惨烈的原因
最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在1916年,德国军队将进攻重点转向西线后,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9日间,在要塞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阵地战,德国双管齐下的攻击,一面是炮兵团猛烈炮击凡尔登要塞,另一面是陆军的疯狂冲锋,法国军队死守要塞,双方的阵地都是用尸体堆积而成,特别是德国人的无差别炮击,也是造成己方部队伤亡重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十个月的战争时间里,双方都处于对峙状态,两边的士兵都在战场上有去无回,凡尔登战役的惨烈在于,双方士兵都知道自己是必死的命运,尸体堆积着尸体,后面冲锋的士兵踩着战友还温热的尸体,同样也要被打死。
双方都向凡尔登增兵,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人首次使用了毒气弹,“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人数近100万人,仅次于“索姆河战役”,死亡人数超过25万,还有超过50万的人受伤,由于战争太过惨烈,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自1916年6月24日至11月18日间,英法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在法国北方索姆河上进行会战,这是在世界战争中,坦克和重机枪首次投入战场。
特别是德国的“马克泌”mg 08式重机枪,凭借这个被称为“寡妇制造者”的杀人机器,德国在一天内就杀死了六万名英法联军。“索姆河战役”造成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规模最大,也是最惨烈的战役。
这场战役还造成了双方共计30万的士兵当了逃兵,由于战场太过惨烈和残酷,让士兵们都误认为是在屠宰场,而不是在战场上,士兵们精神的崩溃,战斗意志的消亡,让他们陷入对战争的迷茫中,同时也不明白战争所代表的意义价值。
由于德军交叉的重机枪火力网,英法联军没有办法突破,只能直接以血肉之躯迎向德国军队的重机枪子弹,双方的战斗意志,就在一点点的拉锯战中被消磨殆尽,士兵们的眼中除了尸体外还是尸体。
一战不同于二战,在于二战战线较长,士兵尸体死得比较分散,远没有一战中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这么惨烈,数万具的尸体堆积在一起,极容易让对战双方士兵的精神受到震撼,面对这种精神折磨和视觉冲击,普通人就算没有死在战场上,也会被这种血腥场面吓出精神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本土作为德国在西线战场的主要国家,全国上下还沉浸在“拿破仑时代”的辉煌中,法国陆军向来自称“地表最强陆军”,法国社会上下都对一战的前景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但是战后的法国,不仅要面对一战时期失去整整一代年轻人的痛苦,还要面对国内的经济实力停滞不前甚至衰退,特别是国内的工业生产总值,如钢铁产业年产量在战前近500万吨,退到战后不到200万吨,由于国内青壮年都被征召上了前线,农村田地荒芜,农业的崩溃造成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退步,让从未闹过饥荒的法国需要定量配给,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和农副产品。
法国的国库也被战争损耗一空,不止欠了英美几十亿英镑的外债,国家财政赤字近200亿法郎,法国彻底沦为一战惨胜国。
可以说,一战不仅造成法国内部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高卢雄鸡”从此被阉割了,法国人被打得信心全无,民间再不敢谈论和战争有关的事宜,“拿破仑时代”的光环也一去不复返,法国国民的性格和国家政策全部都被改变了,国防开始倾向于防御性和绥靖政策。
一战带给法国的伤害太深了,这也直接导致二战时期,德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法国,最后导致了“敦刻克大撤退”。
因此,战争对于欧洲人来说,不再是光荣和胜利,而是代表着死亡和失败,一战的惨烈也改变也欧洲人对二战的态度,不再热衷于谈论和憧憬战争了。
-
上一篇: 一战和二战都是德国发起的原因
-
下一篇: 二战比一战出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