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为什么名声不好
当时当政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傻子皇帝”司马衷,所以朝政被掌控在了皇后贾南风的手中。贾谧作为贾南风的外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在前文我们就有说过,潘安当时是投靠在贾谧阁下的,因此他得以再次返回朝廷,成为贾南风势力的一员。
恰逢此时,晋惠帝司马衷和妃子谢玖生下一个儿子,他欣喜若狂,马上便给其儿子行了太子礼。贾南风听闻此事后大发雷霆,毕竟她一直没能生育,所以不能凭借孩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现在太子的横空出世,一定会妨碍自己的事业,于是她咬着指甲盘算,该如何解决了这个碍事的太子。
这颗罪恶的种子一直在慢慢发酵着,等待时机的到来。最毒妇人心,贾南风阴险狠毒,也想到了方法,即假装怀孕,将妹妹的儿子抱来当作是自己的儿子,同时乘机杀死太子,以便让“自己的儿子”来接继太子之位。看着苦恼的贾南风,潘安自告奋勇向她说明了自己的主意,同时也承担下了杀死太子的工作。
计划实行的那天,贾南风按照潘安的说法,让宫女给太子送去三升美酒,并假借晋惠帝的名义,逼迫太子当晚一定要喝完。太子兴许也觉得可疑,但又担心不遵从命令会给下人留下口舌,于是便一口气闷了这三升酒。如贾南风所愿,太子因此醉得不省人事。
眼见太子已经意识模糊,潘安靠近太子,并将早已经准备好的“草书”放在他面前,好说歹说让他照抄一遍。这份“草书”的内容无非说的是要起义,消灭了自己的父亲和皇后之类的内容。太子醉后很是顺从,没有一点戒心便照着潘安的话做了。
然后潘安将这份由太子亲手写的“草书”转交给了贾南风,而贾南风则又将这封伪造的“起义书”马上呈递给了晋惠帝。晋惠帝阅毕,没有丝毫怀疑的意思,只是觉得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于是便下令要除掉太子。朝中群臣都觉得此事蹊跷,要求要核对笔迹,但贾南风早就料想到会有这出,所以早就准备好了太子平日里写的东西,两相比较,群臣也不好再据理力争了。
但是群臣都知晓贾南风的为人,仍然请求晋惠帝饶恕太子,晋惠帝不敌群臣,最后只是下令将太子贬为庶人,由妃子谢玖来承担太子的“冒犯之罪”。太子被废,直接造就了晋代著名的“八王之乱”。而在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夺得政权,决定清算贾南风的势力,因此在废太子一事中“功不可没”的潘安难辞其咎,最终落得了被夷三族的罪刑。
当初年迈的母亲见着潘安与贾谧等人交好时,就经常劝他要懂得知足,不要继续趋附于这些人了。但是贾谧听后总是口头受教,始终不改,于是终于深陷权益的泥沼。据说,他在被诛三族时还曾跪在母亲的面前,涕泗横流地磕头说:“负阿母!”
人性是复杂的,鲜少有非黑即白的人,因此我们看人应当谨记要全面,要深入地去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