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为什么说郭嘉行为不检点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1-09-17

建安二十一年,夏侯惇跟随曹操征孙权有功,回来后赏赐了大量的乐器和倡优,想是这位铁骨铮铮的盲夏侯不愿意接受这种东西。曹操则回答“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看看,人家夏侯惇想不要都不行。所以说,跟对一个领导真的很重要呀,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那么,郭嘉到底还有哪些性格可能被人诟病呢?这个问题,从他在官渡之战前给曹操写的最著名的十胜十败中,其中有两点或许能寻找出一些端倪来。

(1)“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这句话,郭嘉当然有恭维曹操的意思,因为,自周开始中华大地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制的国度,袁绍多礼本没毛病,再说大企业通常都有这种弊病,官僚主义盛行,机构繁多,效率低下。但是,这句话却透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曹操不喜欢繁文缛节。可以说,他和郭嘉之所以看似君臣,实为兄弟这样的关系是因为他们俩的性格太像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郭嘉也是这种不喜欢拘束的人。

那么,有些在曹操看来不以为然的事在别人看来就是大不敬了,比如说着装。中国古代的服饰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最不方便的,虽然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已经有大大的改观,但是那仅限于武将。像郭嘉这样的文官还是得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地穿你的工作装:上衣下裳。裳类似于现在的袍,没有裆。其实这种服饰穿脱都麻烦,日常生活也很不方便,一不小心就可能春光乍现。

汉代的人不管是谈工作还是会客都是跪坐。太史公写荆轲刺秦王,当荆轲刺杀失败后倚在柱子上时就选择了“箕坐”,这是一种极不礼貌极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而像郭嘉这样的人极有可能在这些方面极不注意,让其他人很不满意。事关官场制度、官员形象问题,陈群当然不能不管,上纲上线也就在所难免了。

(2)“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这段话同样也透露出曹操的又一重要的性格特征:小事不管,大事抓紧。

曹操一生可谓名副其实的戎马生涯,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为了救曹仁派了徐晃还不够,六十四周岁了竟然还亲征关羽,要知道四个月后他就要与世长辞了。以至于后世的李世民对他什么事儿都亲历亲为大为不屑。

曹操当然有这么做的理由,不过就像郭嘉说的那样,一些细枝末节、不伤大雅的事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忘了就忘了;而重要的事,才会算无遗策。这里我们就不多介绍了,对三国人物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薇信公众号三国故事的后台直接回复人物名字查看。对于郭嘉而言,曹操的这个性格不管是他本来就有还是被曹操影响,后来成为这样的人。总之,郭嘉欣赏曹操这种为人处事的原则。

而且,像郭嘉这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心界、眼界都很高,传统官场的那些人在他眼里想必是满满的迂腐、愚蠢。官场的规定又多得数不胜数,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他人的非议。这样以来,在跟其他同事共事的过程中,产生矛盾也在情理之中了。所以,陈群数次检举郭嘉很可能是有关:着装、礼仪、官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这些事曹操不以为然,因为他本身也是这样的人,同时还是很肯定陈群的“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言外之意就是:你已经尽了职责范围之内的本分了,接不接受,处不处罚就是我的事儿了。

本文标签 陈群 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