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晚年怎么样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1-09-01

周作人的第三笔收入来自译书方面。从1950年开始,他在之后的十几年中,翻译过多部外国小说,比如《伊索寓言》、《日本狂言选》、《古事记》等,这笔稿费也非常丰厚。而最后一笔收入则来自亲朋好友的援助。

周作人曾经把朋友援助他的每一笔收入都详细地记载了下来,不管是经济上的援助还是物质援助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其物资也都非常多,光是鲍耀明就先后给他寄了各种奶粉、咖啡、猪油等食品或药物不下50次。

除了以上四笔收入以外,周作人还有两笔数目较大的收入,那就是他把自己的日记卖给了鲁迅博物馆,一共得到了1800元。由此可见,周作人每个月的收入都还算是相当高的,而且当时我国刚刚建国,国内百废待兴,百姓们生活艰难,物价自然也比较低,相比之下,周作人简直就是有钱人了。可既然他的收入这么高,为何还会喊穷呢?

根据相关记载,周作人晚年最大的开支就是治病,因为当时他的妻子和弟媳身体都不好,几乎每天都要看病吃药,一个月下来,光是治病的费用就是几百元。此外,周作人每个月还要接济长女一家的生活,接济费用平均每月40元左右,直到1965年为止。

而且周作人出手向来比较大方,如果有朋友来家里拜访,他总会回送朋友一些礼品或旅费,如果朋友有困难,他也会尽量帮助对方,所以一个月下来,也需要不少开支。

而在周作人个人的生活中,也并没有特别地节衣缩食,或许是因为年轻时养成的习惯,他平常花钱也大手大脚地,并不会刻意去精打细算,只有在钱花完以后,才会开始为钱苦恼。所以虽然晚年时期,他的收入远远不如年轻时高,但生活品质却并没有下降分毫,再加上有朋友不断地供给,使得他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他就更加不会刻意去节俭了。

除了以上的固定开支以外,他还有很多其他开支,比如每年要交80元房产税,邮寄信件时的邮费等等。可以说,周作人前期的晚年生活还是过得比较奢侈的,收入水平也比较高。但是从1965年以后,他的收入就开始变少,朋友对他的接济也在不断地减少。

此时的周作人虽然依然经常和朋友通信,却再也没有闲钱去买零食和点心了。

1966年,由于受文革的影响,人文社还取消了周作人每月固定的200元预支稿费,让他失去了公费医疗的同时,还没钱治病。再加上他的儿子又因为被错打成右派分子,降低了工资,他的儿媳也因此受连累,无法加薪,每个月只有70元工资,这些都导致他们一家的生活极为拮据,全家人就靠着儿媳那点薪水生活了。

在1966年8月的时候,一群红卫兵冲进了周作人家里,要对他进行批判。这些红卫兵先是打砸了周母的牌位,接着又命令81岁的周作人跪下,一边逼迫他交代罪行,一边用皮带抽打他。而周作人的儿子也同样被拉了出来批斗,情况极其惨烈。

在这过程中,周作人正式停笔,他的儿子也被打瘸了腿,家里更是被这些红卫兵搜刮得一干二净,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周作人一家的生活从此陷入困境。

周作人就跪在屋前冰冷的地上,接受着批判,下雨的时候,儿媳曾恳求红卫兵让他回来屋子里,可红卫兵起初并不肯,后来还是考虑到不能让周作人死了,这才让人把他抬进浴室里。周作人在这个浴室里待到了秋冬,后来由于浴室潮湿寒冷,实在无法过冬,周作人又被准许挪进了厨房。这个厨房从来没有住过人,四面漏风,摇摇欲坠,还是儿媳赶忙修补一番,这才勉强住得下人。

周作人被关在这个小棚子里,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他整日躺在木板上,脸色苍白,衣衫褴褛,已无力起来,可那些红卫兵却还拿着皮带狠狠地抽打他,叫他起来。在吃的方面,当时红卫兵给周作人定的生活标准是每个月10元,他们还吩咐粮店只准卖粗粮给周家。所以周作人一日三餐都是就着臭豆腐喝点玉米面糊糊。因为营养不良和长期躺着,周作人的双腿很快就浮肿起来。

到了1966年末,周作人再也无法忍受,他多次给周恩来写信,请求他批准自己服用安眠药安乐死。可还没等到政府同意,周作人就在次年的5月6日这一天猝然去世了。

周作人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年轻时的他曾意气风发,名利双收,到了晚年时期,却过得甚是凄凉,尤其是在临终前的最后那几个月,更是受尽了折磨和屈辱,完全印证了他的那句“寿则多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