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改革为什么失败了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1-07-15

这样一个周厉王,按说应该成为周朝的中兴之主,为后世所歌颂。可事实恰恰相反,周厉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以大反派的面目出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昏暴之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周厉王与他之前之后的其他昏暴之君不同,他的私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夏桀宠喜妹,商纣宠妲己,周幽宠褒姒,他们“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以酒为池,县肉为林”,追求个人糜烂的生活,至少史书上是这么说。而对于周厉王,史书上没有半个字提到他有这些弊病。

中国有痛打落水狗的传统,似乎不将被推翻者说得一无是处就不足以表示革命的被逼无奈。这也是后朝为前朝写史的传统使然。而周厉王虽然最终被推翻,却没人对他的私生活说三道四,如不是他的私生活实在找不出问题恐怕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周厉王与他之前之后的其他昏暴之君还有一点不同,他并不是被邻国以某种名义推翻。夏桀亡于商国,商纣亡于周国,周幽亡于犬戎,而周厉王通过他的改革,连最强大的楚国都自去王号,还有谁敢起兵讨伐他呢?偏偏他亡于自己的臣民。

厉王的改革尤其是“专利”政策,严重损害了贵族、国人的利益。“国”指的是王所居都城及其近郊,“国人”就是指居住在上述范围内的人。在周厉王的年代,国人有参政议政权力。王应该针对一些重大问题征询他们的意见。这时,国人开始公开议论周厉王的过失。一时人心浮动。周厉王作为中国历史的第一位改革者,面对反对声音,他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供借鉴。为了确保“革典”的进行,他采用了最简单、直接、幼稚、粗暴的手段——高压止谤。

他命令一名卫国的巫师建立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分散在京城中的每个角落,监视在公众场合发表议论的国人。发现反对声音,就要杀掉。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周厉王这样干,自然被反对派指责为“暴政”。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大家见面只是用眼睛打招呼。留下一个成语叫“道路以目”。

周厉王做了一个愚蠢的掩耳盗铃者。他听不到了反对声音,不代表没有反对者。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厉王逃到彘。这件事叫“国人暴动”。暴动成功后,周公和召公又出来联合执政,这在历史上叫做“共和”,时为西元前841年。

周厉王很可能至死不明白,自己一心为国为什么落到如此下场。难怪,他是第一位改革者,自然没有改革的经验。直到时间过了几千年,人类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改革,我们才能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改革的措施是否能够提高生产力。周厉王在没有提高生产力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行政权力重新分配现有的利益,失利者自然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