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1-05-10

首战失利,让姜维颇为不甘,隔了不到一年,他再次恳求费祎增加人马,允许自己出击。出人意料的是,费祎很痛快的允诺了他的请求,但借口需要分兵防备东吴在长江下游的异常动向,仍旧一个兵不给他添,还只让他统领着那不到一万的人马,去鸡蛋碰石头。

姜维情知这是费祎意欲借刀杀人的手段,他深知曹魏在上邽、五丈原和陇西方向,都有重兵布防,自己带着这点儿力量去进攻,无异于主动往枪口上撞。但不北进,就没有克敌制胜的机会,冥思苦想之后,姜维带队绕到了比陇西更深入西南方向的曹魏西平郡,这里就是今天的青海西宁一带,姜维在西平郡结好了许多羌人部落,虽然没有找到从西平迂回穿插到陇西的道路,无法展开计划中的奇袭,却及时吸纳了当地的部分羌人,补充兵力后,安全退回了汉中,第二次北伐就这样又一次草草收场。

等到第三次有机会出兵的时候,已经是延熙十六年了,这一年,持续在暗中压制姜维许久的费祎,毫无征兆的遇刺去世了,费祎死前,董允已经先于延熙九年病卒,至此,诸葛亮生前安排的辅政班底,一个不剩,重臣只剩下了姜维。

按说,姜维是有资格承担大将军和丞相职权的,但后主刘禅好不容易脱离了辅政老臣的牵制,怎么可能再把朝政大权,拱手让给比费祎秉性还刚直的姜维呢?他立刻任命吕乂为尚书令,陈祗为侍中,平分相权。姜维虽然没能拜相,却终于及时抓住了军权,他直接指挥的人马,从一万多,扩编到了五万,带着五万人,他雄心勃勃的三出汉中,围攻曹魏的南安城。

南安是雍凉一带,曹魏的重要据点,城高壕深,一时难以攻克,就在姜维计划用筑围长期围困,动摇敌人信心的办法,来加速破城的时候,蜀军的军粮转运,却在同时出了问题,原来,新任的侍中陈袛不愿姜维建功,故意拖慢了从成都往前线输送军需的速度。后勤无着,魏国的雍州刺史陈泰又率大军赶来救援,姜维无奈,只有撤退,第三次北伐功亏一篑。

陈祗,这个北伐道路上新的小人,不仅造成了第三次出兵的失利,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失利,也和他有直接关系。陈阺是刘禅欣赏的宠臣,以文学见长,此人也是宦官黄皓的密友,由于姜维曾屡次向后主谏言,极力提议抑制宦官的权力,甚至暗中要后主“诛皓以谢天下”,黄皓因此恨透了他,陈阺需要黄皓不时提供内宫情报,以揣测后主心意,谄媚固宠,加官进爵。所以黄皓恨谁,他也恨谁,陈祗掣肘姜维的北伐,处处刁难,也就非常正常了。

屡败屡战的姜维,一直把伐魏的事业坚持到炎兴元年,这已经是公元263年了,在这一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魏军大举突破汉中,姜维先是在阴平摆脱了诸葛绪的追兵,守卫剑阁,又在邓艾翻越摩天岭,突然深入四川盆地内部,袭破绵竹后,退兵到三台,积蓄力量,准备迎击钟会,就在他要破釜沉舟,意图血战的时机,却收到刘禅严令投降的诏书,据说姜维读罢诏书之后,“全军恸哭,拔刀斫石”,然而痛苦归痛苦,在大势已去,皇帝都主动投降之下,姜维只能接受失败的结局,率部归降了追击而来的钟会。

就一生命运而言,姜维太过可悲,英雄过人,却屡遭小人算计,他的“九伐中原”,虽然没能取得显著的功绩,但他忠于汉室的挚诚,绝对是天日可鉴,足以流传千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