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是忠臣吗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1-05-08

然而巴蜀之地是宋朝文风鼎盛的之处,著名的苏东坡父子就是来源于此,所以朝中蜀地官员也是不少。而这些官员既代表着家族的利益,也有自己的而政治诉求,对垄断朝政的北方集团极为不满。

天禧党争初期,北方集团占尽优势,几乎垄断了朝中所有的权力,逼得江南集团和蜀党联合抗争,就连宋真宗都有论为傀儡的危险。寇准作为北方集团的首领,手段非常霸到,一言不合就是贬官流放,让朝中官员人人自危。

就连副宰相丁谓礼节性的示好都被他弹劾,其主要原因便是两人阵营的对立,后来便成了溜须拍马成语故事的来源。朝中的对立也引起了社会上重要的反响,宋朝社会出现了割裂的现象,这个现象在澶渊之盟前进入高潮。当时面对辽国大军的南侵,朝中三党各执己见,内讧几乎一触即发。

以寇准和高琼为首的北方党要求积极抗辽,并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江南集团的丁谓和王钦若提出了南撤的建议,希望利用黄河和江淮流域的地形对抗辽国的骑兵部队。陈尧叟则代表蜀党提出迁都成都,利用蜀地易守难攻的地势对抗辽国骑兵。

三党争执不下,最后寇准和高琼仗着手中掌控的权力,胁迫宋真宗亲临抗辽一线,达成了御驾亲征的事实。实际上性格懦弱的宋真宗是不敢上前线的,无奈朝廷大权掌握在北方集团手里,尤其是高琼手中兵权很重,这是他无法对抗的。澶渊之盟成功达成宋辽和解,寇准以御驾亲征掩盖了自己胁迫皇帝的事实。

很多读者要问,寇准力主抗辽,取得阶段性胜利,还不是为国为民么?首先,垄断朝政,挑起天禧党争,胁迫皇帝肯定是大罪。其次,寇准力主抗辽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北方集团和自己的政治利益。辽国大军南侵首先被攻占的就是北方集团的土地,北方的勋贵豪族肯定吃大亏。寇准作为北方集团的代表,力主抗辽是关乎自己利益的。第三,北宋军队一半以上驻扎在宋辽边境,朝廷中一半是北方集团官员,而为了维持这些耗费又占了北宋一大半。这便是前面提到的“三冗”问题的来历,而这又是寇准主政时操作的。

寇准让江南和蜀地负担了大部分北方军队抗辽的支出,而却又丝毫不给这两个地区的官员予话语权,甚至很多官员的任命都把持在北方集团手里,自然让江南和蜀地非常不满。而江南和蜀地输入到北方的大量物资,却被北方集团的勋贵和豪族掌控,相当一部分贪污腐败的进了自己的腰包。

北方军队虚报损耗和兵员极为严重,喝兵血的状况普遍存在。因而造成了宋兵战斗力低下,无法与辽兵抗衡的事实。澶渊之盟前,辽国大举入侵,北宋出现亡国危机。这个时候寇准拉着皇帝、江南、蜀党一起扛龟,人家自然强烈反对。

从当时的政治和环境看,北方集团为了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兼并了大量的土地,侵吞了大量的军队物质,使得北宋国防实力受到很大的破坏。等到辽国打上门来了,寇准才摆出一副为国为民的面孔,支持杨延昭在北方与辽国作战,这完全是政治作秀。

如果他是真正的忠于国家,就不能放任北方集团侵吞国家财产,挖宋朝的墙角,使得宋朝军队严重腐败。如果他是秉持公心执政的忠臣,那就不会把大多数重要的官职让北方集团把持,造成了冗官的严重问题。好在宋真宗老婆刘娥手段犀利,一上台就联合丁谓等人拿下寇准,驱逐了大量北方官员,打击了北方集团的嚣张气焰,这才让宋朝回到了发展的正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