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为什么庙号武宗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1-04-12

朱厚照在位期间功过都有,原本就爱玩,可偏偏他又是皇帝。亲征以后的朱厚照老样子依然爱玩,不过朝中的大臣们可就不乐意了。满朝文武总会有人说好说坏,这时候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就组成了联盟,专挑皇帝喜欢的说,而且还是变着法地带皇帝玩,修建豹房,让朱厚照整日沉迷其中。一度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而且宦官的恣意妄为导致了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史称八党乱政。

不过宦官终归是宦官,在得瑟也是皇权的附庸者,不是掌权人。所以刘瑾宦官等人,弹指间就被明武宗朱厚照处决。不过走了刘瑾又来了江彬,在江彬的惑乱下,使得朱厚照屡屡出巡。一连四次出巡,导致荒疏朝政,引发了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

这个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六世孙,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正德初年就开始蓄谋,曾经多次贿赂朱厚照近臣刘瑾、钱宁、伶人臧贤等人。谄媚武宗,从武宗手机换取好处。宁王在藩地是不仅欺压百姓,还私下里畜养亡命之徒。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拥兵十万,因朝廷有人密保明武宗是平民的孩子,引发争端。

便起兵反叛朝廷,宁王军队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占安庆,其实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不顺利。第一天,宁王献祭时,祭坛坍塌,祭品掉到了地上。最先启航的一些船在一场暴风雨中全部被毁。本想御驾亲征的明武宗,结果在赣南巡抚王守仁的计谋下,还没等明武宗到地方,宁王就被俘押送南京了,明武宗也只好回京,曾以为可以大显身手结果被手下抢了功劳。

安化王朱寘鐇的叛乱比宁王之乱要早,他是以宦官刘瑾乱政为理由起兵反叛,结果朱厚照果断处死刘瑾等人,安化王叛变仅坚持了18天就被平定了,这场叛乱是促进刘瑾倒台的主要因素。这是明武宗在位期间的两次叛乱,毫无惊险,果断出兵,迅速平乱。

明武宗朱厚照从小就喜欢练武,非常羡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军功,于是他便去了找了蒙古小王子。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颜叩关率兵进犯明朝边境。明武宗朱厚照十分高兴,火速回京布置亲征。这个时候,距土木堡之变不到七十年,一说要亲征吓坏朝中大臣,纷纷劝阻,明武宗朱厚照也是个倔脾气,坚决要亲征,不会放过这次实战机会。

《明史·武宗本纪》说他“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

最终明武宗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朱寿,还封他自己为大将军,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这场战役后蒙古兵时间内不敢内犯。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史称“应州之役”,这场战役成为明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功绩。

三、明武宗朱厚照小结

《明史》赞曰: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圣人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只不过作为君王时,一个很小的错误,就会引发天下一场巨大的争端。明武宗庙号“武”这其实就是对朱厚照最真实的评价,相比其他帝王,其实朱厚照文治武功并不在他人之下。清朝人认为,他荒淫暴戾,一生无所建树,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诞不经,为世人所诟病。

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专家深入了解,对这个结论提出了质疑,首先并不客观,且存在摸黑,史料冲突很多。也许朱厚照他想做一个天真快乐的人,并不想做什么皇帝,在朱厚照的有关记载中我们会发现。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明武宗朱厚照一学就会,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难不倒他。对于朱厚照你又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