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生有几个妻子
何蕙珍不顾梁启超已有家室,先后几次向梁启超表白,都被梁启超婉言拒绝了。后来更有友人前来说服梁启超,希望梁启超能够娶一个懂英文的妻子,不仅能照顾梁启超在美国的生活,对他的事业也有所帮助。梁启超拒绝了好友,他道:“我知你说的是谁,我敬爱她也思念她,但我家中已有妻子。我和谭嗣同创立一夫一妻世界会,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况且我现在自身不难保,清朝廷悬赏十万要我的命,我的妻子已经被我连累,我怎么再牵连一位好人家的女子呢?”
梁启超对何蕙珍的喜爱丝毫没有遮掩,他虽理智,但“问心有愧”。做不成爱人,梁启超只得将心意写在诗中:颇愧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知己总让卿。后来两人再聚,梁启超心中的尴尬和愧疚更深,只得时时回避掩饰。而何蕙珍却十分大方,再次鼓起勇气对梁启超表白:先生他日维新成功后,不要忘了小妹。但有创立女学堂之事,请来电召我,我必来。我之心惟有先生。
在如此强烈的攻势之下,梁启超终究没有抵挡住,他鼓起勇气给李蕙仙写了一封信: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终夕不能成寐,心头小鹿,忽上忽落……若更因慧珍得谙习英语,将来驰骋于地球,岂非绝好之事。
梁启超可耻地心动了,但他有色心没色胆,出轨还得先和老婆报备,得到老婆的同意。李蕙仙收到信后马上给梁启超回了过去,大意是:你那么喜欢她,我成全你们就是。我马上告诉公婆让他们做主,你就别成天挂念此事了,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吧。
梁启超收到回信之后整个脊背都凉了,若是他父亲知道他逃难之时还顺便娶了个小的,回去之后还不知怎么骂他。梁启超马上回信告诉妻子,他只是随口说说,他只当何蕙珍是自己的妹妹,顺便又向妻子再三表白,表示自己的忠心。
出轨事件终于平息,后来何蕙珍在李蕙仙死后又主动从檀香山赶回来找了梁启超一次,梁启超在大厅里面接见了她,说了几句话就走了。何蕙珍的姐夫《京报》编辑梁秋水非常气愤,对外怒怼梁启超,人大老远跑过来表白,连一顿饭都没请人吃一口。
梁启超和何蕙珍是不可能了,李蕙仙默认了梁启超和婢女王桂荃的关系,也算是补偿了梁启超。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人勤快又老实,对李蕙仙的子女十分尽心。根据《新会梁氏:梁启超家族的文化史》之中记载,从王桂荃的上位可以看出李蕙仙的心机,她知晓一陪嫁丫鬟永远低她一等,不像何蕙珍那般有“竞争力”。
而且王桂荃对李蕙仙十分忠心,对孩子也很好,李蕙仙对她也比较放心。李蕙仙虽然接受过西方思想的熏陶,但骨子里还是阶级观念非常强烈的传统女子。梁思成和林徽因订婚之时,李蕙仙就十分反对,原因就是林徽因并非林家“嫡女”,只是庶出的长女,而且李蕙仙不喜欢梁思成和林徽因那种表露在外恩爱。对于林徽因来说,幸而李蕙仙在她结婚之前就病逝了,不然她要一直面对这样难处的婆婆。
对于坚持遵循一夫一妻制的梁启超来说,生了六个孩子的王桂荃是“王姑娘”是“王姨”;在梁家的孩子们眼中,李蕙仙是“妈”,而王桂荃是“娘”。王桂荃懂得梁启超的心理,她从来没有向梁启超要过名分,即便在李蕙仙去世之后,还是默默照顾着梁启超的几个孩子。
李蕙仙生前对子女要求严格,对家中的佣人苛刻,都是王桂荃在其中打圆场,说好话。她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贤淑,对于梁家的子女十分慈爱,她也在梁家好学的氛围之下竭力提升自己,活出自己的价值来。王桂荃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十分开明,可以和精英子女们谈论国家大事,还能一个人从北京前往杭州旅行。可以说,梁启超的“超凡”家族,一部分是因为梁启超的家教,一部分也来源于王桂荃母性的光辉。
李蕙仙性子要强,在家中十分强势,而王桂荃柔化了孩子们心中“母亲”的形象。后来梁家的子孙们回忆起王桂荃,这些社会精英们无不露出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1968年,王桂荃孤独地死在家中,连骨灰都不知安放在何处。1995年,梁家人重聚在一起,只为在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墓旁,为王桂荃种一棵母亲树。
-
上一篇: 梁启超在协和医院割肾事件之始末
-
下一篇: 梁启超的日语水平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