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灭国之战是哪场战争
而且当时的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也的确是有退出宋境的意思,但是在那个时候却被早已经看透宋朝真实面目的郭药师给劝住了,当时郭药师对完颜宗望这样说道“南朝未必有备,言汴京富庶及宫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令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势,急趋大河,将士必破胜,可不战而还。苟闻有备,耀兵河北,虎视南朝,以示国威,归之未晚”。
就这样北宋失去了一个机会,而金国却获得了一个机会。不过幸运的是在当时金国第一次包围开封的时候,由于金国的西路军被牢牢盯死在太原,再加上完颜宗翰太过自傲,他不甘自己英明一世会被一个小小的无名小将给困在太原,所以全然不顾他还有一个阻挡北宋最精锐的西北军救援开封的任务,最终让种师道得以率领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再加上此时的宋钦宗又任用了主战派的李纲来负责开封的防守,而在李纲的打造下开封可谓是固若金汤,李钢每天都在不间断的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并在每城都配备正规军1.2万余人,可以说是做好了万全之策,当金兵攻城的时候,李纲更是亲自督战数次打败了攻城的金国。
而再加上当时的完颜宗望是孤军深入的,所以最终在形势越来越不利金国的情况下,他只得退守开封西北远郊,并假意要与北宋后谈,以此希望拖延时间等待西路军的到来。按理说这样明显的拖延战术宋应该知晓,而且这个时候也正是灭掉金国东路军最好的机会,但是无奈的是李邦彦、李棁等权臣,乃至宋钦宗本人都是一群贪生怕死之徒。
他们非但不团结一致对付金国,反而是对那些主战的将领大肆打压,甚至是破坏主战将领的反攻计划,当时种师道等将领是打算趁此机会夜袭金营,但是这个计策却被那些主和派的李邦彦、李棁等人出卖给了金国,最终导致夜袭金营计划失败,而当金国率兵再次来到开封城下的时候,宋钦宗居然说出了“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这样让人寒心的话,之后在金国和投降派的压迫下,宋钦宗先后撤掉此时大宋最重要的支柱李纲和种师道二人的兵权。
不过此时的开封虽失去统帅,但已经云集了二十余万的勤王之师,所以金国眼见攻取开封无望,在索取了一番巨额的赔偿后,就暂时的退出了宋境。而此时李纲、种师道等人还是希望能够在金国渡过黄河的时候,突然偷袭金国大军,以此来消灭尚在南岸的金国东路军,就此彻底的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绝后患。但最终这条建议还是被吴敏、唐恪等掌权的投降派给否决了,甚至这些人为了彻底的打消那些主战派偷袭的念头,还特意在黄河案边竖起了大旗,说谁跨过这根旗,立即格杀,也就是如此最终北宋了失去了最后一次消灭金国侵宋大军的机会。
金国退兵后,种师道被活活气死,而李纲也被迫离开开封,同时各地勤王的部队也被遣散,再加上宋国掌权的那些投降派,误以为金国不会再进攻,所以将开封周边的部队全部撤回,自此整个开封防务空虚,再加上宋国的两大支柱或被逼死,或被逼走。最终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国第二次进攻开封的时候,北宋就没有那么的好命了,开封府终于被攻破,徽钦二帝被俘。而随着开封府的陷落,第一阶段的东京之战也以金国的胜利也告终。
其实北宋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只怪皇帝太无能,掌权的大臣太怕死,最终如此富裕的北宋王朝就被一个金国这样的游牧民族给灭了。只能说北宋的灭亡真的就是气数已尽,金国这个游牧民族虽然蒙昧落后,但是确是刚建立的一个充满着活力的王朝,而北宋这个中原王朝虽富庶,但却早已过了百年,曾经的活力也不在,整个北宋变得是死气沉沉的,而就是如此北宋的倾覆也就不再令人意外,相反这就是大势所趋,就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天理。
-
上一篇: 鄱阳湖之战双方实力对比
-
下一篇: 1715年2月25日:蒲松龄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