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文化 中国文化

青砖茶是怎么制作的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0-12-21

这时需要及时翻堆,用铁耙将茶堆挖开,打散茶块,把边缘部分的茶坯翻至中心,堆底部分翻至堆顶,重新筑堆,让茶叶继续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再经3—4天,待茶堆重新出现水珠,青草气味消失,含水量接近20%左右,手捏茶叶稍有刺手感觉,即为渥堆适度,立即翻堆出晒。

渥堆时间的长短,因茶坯含水量多少、茶堆大小和气温高低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了正确掌握渥堆中的翻堆时间,必须勤加检查,做到三多:多看,看堆面水汽变化;多摸,用手插入堆内,试探堆温;多嗅,一般开始为水气味,逐步转变为青臭气味、酸气味,到后期发出香气时,即为握堆适度。

干燥

一般采用晒干法。为避免泥沙和其他夹杂物混入茶内,一律摊放在水泥场上或晒垫上晒干,切忌晒在泥地上。晒至梗折可断,干燥刺手,含水量15%左右即可。在老青茶制作过程中,鲜叶和揉捻叶都不能堆放过久。堆放过久,会造成“渥青”、“渥坏”,成为“网筋叶”。揉好了的茶坯,遇到连阴雨,不能及时初晒,应将揉捻叶抖散堆积,压紧压实。如茶堆内发热,就及时翻动,散发热气后再堆紧。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天晴出晒。切不可将揉捻叶薄摊。因为这样做,会有利于黑霉菌的生长繁殖,使茶叶霉烂脱梗,叶面发黑,品质劣变。

毛茶加工

毛茶筛分

根据洒面、底面和里茶的不同要求,在毛茶付制前,把沤堆后的不同堆别的毛茶扦样审评。按品质优次统一安排。对照标准样试拼小样,决定毛茶付制的拼配比例,然后按洒面,底面,里茶分别进行交叉取料付制。

压制定型

称茶。根据洒面、底面各占6.25%及里茶占87.5%的比例,称洒面、底面各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然后分别按先底面茶、后里茶、再面茶的分层装法,顺序而均匀地装入蒸茶戽内。

汽蒸。是利用蒸汽的湿热,使茶叶受热吸湿,叶质变软,增强粘结塑造性能,便于紧压成型,在一定的湿热作用下引起内含物质变化,增进成品的色香味。

压制。将蒸茶笼自动推山的热茶盒,按先底面,次里茶,后洒面的分层下料装进斗模,使茶叶分布四角饱满,厚薄匀整,茶梗不外露,确保砖片重量一致。操作时力求敏捷,以免散热难于压紧,影响砖片紧结光滑。斗模须对准压锤,压力须均匀,关门螺丝和钩耳须松紧程度一致,以防砖形紧结程度不一和产生泡砖现象。

定型。在斗模内通过一定时间冷却,使其形状固定后,才可退模,避免松散。采取自然冷却,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定型时间过短,冷却不够,易产生砖面松泡和起层脱面现象。适当延长定型时间,则砖面紧结,色泽油润;冷却定型时间,须适当根据气温高低和生产实际情况加以调节。

烘房干燥

青砖干燥是采用汽干法。将蒸汽回流铁管安装在干燥室的地面上,蒸汽管内通入热蒸汽,提高室温。在干燥过程中,温度的调节应本着先低后高逐渐加温的原则。一般在干燥初期的1—3天内,保持35—40℃,90%相对湿度,以免加温过急造成砖片松脱。中期3—4天内,保持40—55℃,80%左右相对湿度,末期3—4天,保持55一70℃,70%左右的相对湿度。最后两天温度上升至75℃左右,待干燥适度后,停止通入蒸汽加温,并冷却1—2天后,再行出烘,防止趁热包装出现回潮发霉。

成品包装

分为“成码”、“包砖”、“装篓”、“捆扎”四个步骤。“成码”要首先进行刷灰剔杂,然后把青砖堆码起来;“包砖”用商标纸把每块茶砖包封,做到整齐美观,接口浆糊以粘紧为度;“装篓”把包好的砖片装入衬有笋叶的篾篓内,把砖片分成三迭,每迭九块,合计27块,计净重54公斤一篓;“捆扎”在篾篓外面用麻绳捆成“井”字形,捆扎成包后,置于干燥场所,堆放整齐。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