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归晋是什么事件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0-12-12

邓艾统军追姜维至阴平,欲与诸葛绪合军经江油(今四川平武县东南60公里涪江西岸的南坝),径取成都;绪不从,引兵经白水与钟会军合,会密奏绪畏懦不进,槛车归,还军悉属会。姜维守剑阁,钟会攻之不下,粮道险远,粮草缺乏,欲退军。邓艾上书说:如以奇兵由阴平、江油间道到成都,剑阁蜀军必然还救,钟会大军就会平安抵成都。他自阴平凿山开道,攀木缘崖,经350公里无人地区。至江油。守将马邈迎降。艾破诸葛瞻前军于涪;赡退守緜竹,败死;艾遂至成都。刘禅投降,别敕姜降钟会,蜀亡。

钟会自以其军未能先至成都,乃密奏邓艾有反状。及至槛车收艾,会复谋王蜀,后为魏军所杀。邓艾为本营军士放还,也被卫瓘袭斩于緜竹西。这次魏军损失很大,因此没有接着出兵灭吴。

曹魏的灭亡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以灭蜀功进爵为晋王。次年,正准备迫使魏帝让位,突然于八月死去。其子司马炎袭位,继承父志,这年十二月,取代曹魏,是为晋武帝。晋武帝的威望、能力不如其父,禅代以后,又有不少人反对。为了安定内部,迟迟不敢灭吴。一直过了14年,即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在王濬、杜预等人的催促下,他才发兵。

东吴的灭亡

吴主孙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期间(264—280年),“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很尖锐。只是由于晋国内部局势不稳,吴国名将丁奉、陆抗等尚在,才勉强地维持了十六七年。建衡三年(271年)丁奉死,凤凰三年(274年),陆抗卒,防御力量衰落,朝政更加黑暗,人心涣散,已呈土崩瓦解之势。

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在群臣的一再催促下,才下决心灭吴。这年十一月,他命令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统军出涂中(今江苏、安徽间之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今安徽)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军浮江东下,东西诸军共20万。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军将军杨济为副,率中军驻襄阳,为诸军节度。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戍,均所向克捷。二月,杜预克江陵,胡奋克江安(今湖北公安县),王濬、唐彬浮江东下,先后克西陵(今湖北宜昌市南)、夷道(今宜都县)、巴丘(今湖南岳阳市),复与胡奋、王戎军共平夏口、武昌,顺流而下,直向吴都建业(今南京市)。

吴人曾于江碛要之处,置铁锁横拦江中;又作铁锥,长几米,暗置江中,逆拒晋舰。王濬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于前开道。铁锥遇筏,辄著筏而去。濬又作大炬,长几米,大数十围,灌以麻油,也放在大舰前。遇铁锁,燃炬烧之;铁锁很快融化断掉,王濬舰队因此得以通行。

孙皓闻王浑军南下,令丞相张悌督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精兵三万江渡拒战。结果大败于版板,全军覆没,吴人大震。三月,王濬舰队浩浩荡荡由武昌东下,临近建业,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万人拒战;象军望旗而降。吴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等也纷纷投降。

濬军共8万人,舰队长百里,鼓噪抵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得面缚出降。吴亡。至此,中国又重归于一统。后来,后汉皇帝刘禅亡于晋泰始七年,魏主曹奂亡于太安元年,吴主孙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