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和吕后有什么不同
窦漪房自离开家乡,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兄弟,连他们的生死都不知道。朝廷派人去找,却都不知下落。其实她的弟弟窦广国当时正给人家做仆役。他的命运特别悲惨,他被人抢走,转卖了十多次,最后卖到宜阳。他给人做工,被视为牛马,有一次差点死去。不过他找算卦先生占了一卦,居然说他有王侯之命。赶巧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打听到当今皇后姓窦,并且是清河人,他料定必定是自己的姐姐。他找人上书窦皇后,陈述自己的身世。窦皇后禀明文帝,文帝和皇后召来窦广国亲自询问。窦广国所言一一都能对上,他还特别讲到姐姐进宫前给自己洗头,还讨来食物给自己吃。窦皇后听后拉着弟弟放声大哭,文帝为之动容。这亲算是认下了。
文帝下诏赏赐窦广国田宅,还找来窦皇后的同族兄弟,把他们都迁到长安居住。周勃、灌婴提议选拔百姓中品德高尚的长者跟窦氏兄弟做邻居,这样做的意图当然非常明显,就是试图通过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避免他们养成仗势而骄的毛病,从根本上消除外戚专权。事实上,窦氏兄弟及后人确实没有像诸吕一样觊觎权力。虽然窦广国被封章武侯,窦长君的儿子被封南皮侯,窦皇后的堂兄之子窦婴后来也权倾朝野,但却没有酿成外戚专权之祸。
文帝时候崇尚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战后的汉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社会呈现繁荣景象。窦皇后不愧是一位贤内助,她辅佐自己的丈夫,开创文景盛世,而且她还成为黄老学说的坚定信徒。文帝驾崩之后,另一位好皇帝景帝继位,窦皇后荣升为窦太后。景帝仁厚,有文帝遗风,他不仅继续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使国家更加殷富,而且还实行削藩政策,平定“七国之乱”。汉惠帝其实也非常仁厚,只是他比景帝要柔弱很多。惠帝的柔弱,给了吕后以可乘之机,让吕后一步步走上专权之路。窦皇后其实也常常干预朝政,但是却远不至于专权。这一方面因为景帝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皇上,另一方面窦太后也确实不是像吕后那样醉心于权力。两种因素叠加,才没有造成窦太后专权。
窦太后对小儿子梁王刘武非常偏爱,她认为刘武既孝顺,又有治国才能,她不止一次要求景帝将来把皇位传给弟弟,为此她还引商朝旧例,说商朝就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景帝是个孝顺皇帝,他当然会顺着母亲。一次他甚至亲口对弟弟说,将来自己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弟弟,窦太后因此非常开心。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却提出异议,窦婴对景帝说,大汉从高祖就沿袭父子相传的制度,岂能传位梁王?窦太后知道后,气得都不认这个娘家侄子。不过窦婴的话提醒了景帝,最终景帝还是立刘彻为太子。
总的来说,景帝和他的母后配合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都信奉黄老,思想观念一致。景帝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富裕,其中当然有窦太后的功劳。不过景帝在思想观念上要活脱得多,他还重用儒生。有一个叫辕固生的博士,是个儒生,一次太后询问辕固生:“黄老之学博大精深,先生以为如何?”辕固生回答说:“不过是一家之言。”这句话激怒了窦太后,她命人把辕固生扔到野猪圈里,想让野猪咬死辕固生。景帝不敢违抗母命,就把一把锋利的刀子扔给辕固生,辕固生得以杀死野猪,捡回一条性命。景帝为了平复太后的愤怒,还罢了辕固生的官。这件事可以看出太后也有残忍的一面,她也有绝对的权威,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她也能做出吕后做的事情来。
景帝驾崩,刘彻继位,是为武帝。窦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刘家数代都崇尚孝道,所以刘彻对这位老祖母绝对不敢造次。窦后依然尊崇黄老,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汉朝经过两朝天子的励精图治,已经变得非常富裕。雄心勃勃的武帝,锐意进取,想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而儒学的进取精神跟他的追求不谋而合,但是有老祖母在,哪个敢推行儒学主张?所以刘彻一边敬着这位老祖母,继续发展经济,一边等待时机。终于窦后驾崩,武帝的时代来临了。他摒弃黄老,独尊儒术,首先完成了思想观念的转变,然后对内实行一系列改革,对外实行强硬的政策。武帝经过五十多年的治理,增强了国力,扩大了大汉的版图,使大汉成为一个伟大的帝国。
综观窦后的一生,她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皇后,她辅佐文景二帝,打造出一个富裕的国家,为武帝时代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有很大的权力,却并不专断,基本能够让她辅佐的帝王施展才能。她一人辅佐了三个顶尖级的帝王,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她才不逊于吕后,道德跟吕后却有天壤之别。她甘当幕后英雄,从而辅佐甚至培养了三个伟大君王。她为黎民谋得福祉,也为娘家子孙谋得幸福安宁。从这一点来说,她更是比吕后英明。
-
上一篇: 窦太后为什么偏爱梁王
-
下一篇: 西汉七代明君具体指的是哪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