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阁十一功臣分别是谁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0-12-09

7、杜延年

杜延年(?~前52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人。昭帝初补军司空,拜谏大夫,封建平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宣帝时坐霍禹免官,后召拜北地太守,徙西河太守。五凤中拜御史大夫,卒谥曰敬侯。杜延年,武帝时御史大夫杜周少子,杜周为武帝时著名酷吏,长子次子分为河南河内太守,也以苛酷闻名,杜延年为杜周第三子,也从小学习法令,唯行法尚宽大,不与父兄相同。

6、邴吉

邴吉(?~前55),字少卿,鲁国北海人,曾官廷尉监,光武省右监。昭帝时曾任大将军长史。地节三年(前67),立皇太子,丙吉充任太傅。几个月后,升任御史大夫。五年后,代替魏相当丞相。邴吉为人深沉忠厚,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自己救过宣帝的事情更是没有透露半点出去。

5、魏相

监校将军-魏相(?-前59年),字弱翁,济阴(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胡同)人,西汉著名大臣。他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霍光死后,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此,茂陵大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考核实效,禁止奸邪,当时豪强无不畏服。因政绩突出,后被征为谏议大夫。

4、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西汉著名将领。汉武帝时,赵充国因战功拜为中郎(皇帝的侍卫官),后升为车骑将军。昭帝刘弗陵继位后,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左将军(汉代有前、后、左、右将军,位同上卿)。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驾崩,赵充国因参与大将军霍光拥立刘询为宣帝有功,被封为营平侯。赵充国历事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到了古稀之年已经功成名就誉满朝野了,本可以回家养老了,但是他却主动承担了平定羌族叛军的任务。

3、韩增

韩增(?-前56年),汉武帝宠臣、韩王信玄孙、韩郡侯韩说之子、韩嫣之侄。少为郎官,袭父爵为韩郡侯,昭帝宣帝间官至前将军,与大将军霍光拥立汉宣帝,益封千户。本始二年,与田广明等四将军及校尉常惠击匈奴,将三万骑出云中,唯斩首百余级而还。张安世死后,继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韩增出身贵族,幼为忠臣,历事三主,为人宽和自守。五凤二年去世,谥号安侯。子韩宝嗣,无子,国除。

2、张安世

张安世,(?~前62)字子儒。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之子。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大长丘。迁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汉昭帝即位,拜司徒、大司农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他为官廉洁,曾举荐一人,其人来谢,他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他生活简朴,虽食邑万户,仍身穿布衣,夫人亲自纺织。元康四年(前62)春,因病上书告老还乡,汉宣帝不舍。他勉强视事至秋而卒。死后谥曰敬侯。

1、霍光

霍光,字子孟,大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汗马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霍去病,后归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将后,方知他的生身之父为霍仲孺。

本文标签 麒麟阁十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