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为什么都短命

编辑:sunpp发布时间:2020-11-28

而鲜卑族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不仅战争中存在诸多的优势,比如骑兵的集群优势以及后勤简单而且还很有侵略性。所以在北魏皇帝的眼中北方的混战正好给了他们吞并更多地盘的机会。

经过北魏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统一了北方,与南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然而北魏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就是战火不断成了北魏皇帝短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因为北魏国力强盛且素有统一北方的野心,因此北方诸国对北魏是非常忌惮的,有时候甚至会先行对北魏发动进攻。比如在395年,后燕就曾北上攻击北魏。面临如此复杂的情况,北魏的皇帝便一直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个国家会在何时对自己发动战争,因此危机四伏使得北魏皇帝不得不承受超乎寻常的精神高压。

其次,北魏的皇帝每次战争都是御驾亲征。因此他们或者因为过劳累而死,或者被敌人杀害。在公元422年,30岁的魏明元帝趁着宋武帝刘裕病死的机会,率领大军攻打南朝,虽然夺取了黄河以南多个军事重镇,但是也因为宋军防守严密且顽强抵抗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魏明元帝更是因为积劳成疾在伐宋之后不到1年的时间就去世了。

最后,长期征战沙场再加上幼年养成的冷血无情的性格,使得北魏的皇帝一般都比较残暴,而残暴的后果就是被自己身边的人所杀。比如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不仅通过征战建立了北魏,而且多次通过征战扩大领土,到了晚年变得十分残暴,因妻子犯了小错误就要杀掉她,儿子为救母亲,先发制人,提前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拓跋珪。

再比如一生中多次出征的拓跋焘到了晚年也变得也十分残暴,而他的残暴不仅体现在他制定了非常残酷的刑罚,而残酷的刑罚使得北魏多次发生动荡,还体现在他逼死了自己的儿子,最终被他的臣子宗爱密谋杀害。

战火不断的局势给北魏的皇帝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因为要面对16国可能的袭击而处于精神高压,每次战争还都要御驾亲征,而杀戮过多有时还会致其晚年性情残暴而"伤人伤己"。

历史上一统北方的北魏,皇帝们不仅生活凄苦而且结局凄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悲哀的一群皇帝了。虽然从小体弱且心灵备受摧残,但是还必须亲临战场杀敌以扛起一统北方的重任,重任是扛起来了,但是他们一个个都几乎没有多少机会去感受世间的美好就离去了。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北方的大一统,虽然他们一定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但是他们为历史做的贡献应当被铭记。命虽短,可以贡献却可以绵延很久。

本文标签 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