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规则和玩法
7、对局者的权利和义务
(1)读秒时,有询问己方还剩几分钟的权利。
(2)如出现足以妨碍自己正常比赛的现象或发现问题,有向裁判员提出意见的权利。但除较紧迫的事件外,对局者应在自己走棋的时间内提出。
(3)终局计算胜负时,对局者有要求纠正数子和计算胜负失误的权利。
(4)裁判员作出判决,对局者必须服从,如有疑义应通过组织程序立即向大会提出申诉。
(5)对局者有遵守赛场纪律的义务。
(6)在对手离席时下的子,有告诉对方棋子下在哪里的义务。
(7)比赛终局后,对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场的义务。
8、行棋
(1)一方并未表示弃权,另一方连走二步,判连走二步者为负。
(2)棋子下完后,又从棋盘上拿起下在别处。判棋子放回原处,警告一次。如棋子确实是掉落的原因,允许其拣起后任选着点。
(3)对局中途发现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动,在征得对局者一致意见后,可判移动之子挪回原处,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对局者意见不一致时,应立即报请裁判长处理。裁判长可根据移动之子对棋局进程的影响程度,判:移动之子挪回原处;移动之子有效;和棋;重下;如属故意移子,应判移子者为负。
(4)对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棋局散乱,应经双方复盘确认后,继续比赛。如双方没有能力复盘,则判和或重下。如对局者确属无意散乱了棋局,可复盘续赛。不能复盘的,则判散乱棋局一方为负。如对局一方故意散乱棋局,判负。
9、提子
下子后,误将对方有气之子提取,判误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气之子放回原处。
10、禁着点
棋子下子在禁着点上,判着手无效,弃权一次。
11、禁止全局同形再现
(1)劫争马上回提,判回提者着手无效,弃权一次。
(2)终局时,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不允许以“假生”作为活棋。
(3)对双方互不相让的三劫循环、四劫循环、长生、双提二子等罕见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4)根据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的原则,对局者不得将其作为不能终局的理由。
12、其他
(1)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规现象,裁判员根据总则或竞赛规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决,对不能确认的判例,应及时申报裁判长处理。
(2)对局者被判的警告,应记录在案,在一局棋里满二次者,判该局为负。
古代规则
古代的棋也是收官子的,否则无法判断胜负(除了中盘胜),只不过一般收官的部分都不计入谱中,这和古人对棋的概念有关。古代黑棋不贴目。
1、古代采用的是座子制,即对局时先在棋盘角上四颗星的位置分别摆上4个子,黑白各两个,类似的对角星布局。
2、还棋头。这是古代特有的规则,即你每分断对方一块棋,最后计算胜负时对方就要贴给你一个子,因此对方被你分断的越多,你获利越大。
3、古代围棋的下法分为敌手棋、饶子棋、先两棋。位尊的,水平相当的(敌手棋),一般执白先下;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下(饶子棋),高手执白,水平低者执黑先下。古人计算胜负的规则和的中国规则是一样的,子目皆空,即棋盘上的活子,目就是围住的空点。“空”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总指围的地盘,不单单表示围住的空点。
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下法比较
古代围棋与现代围棋下法基本相同,但本质区别在于古代围棋是以子多为胜(参考《敦煌棋经》),唐宋数路法(参考《忘忧清乐集》日本规则即由此变来)数空需扣除眼位、公气不计,明清数子规则有还棋头(眼位不是子,该规则后来被日本废除)
其他区别:第一,古代围棋一般白先黑后;第二,古代围棋没有贴目,黑棋181子就获胜;第三,古代围棋是座子制,就是先在对角星位分别放黑白两子,最大限度限制先手优势(后来被日本废除,为了限制先手增加了贴目)。北宋沈括还提出了“四国围棋”的下法(见《梦溪笔谈》“四人分曹共围棋者”)。
-
上一篇: 中国围棋的由来是什么
-
下一篇: 围棋的术语有哪些